查看原文
其他

拥抱真实的世界,多来线下走走 | 班主任章屹老师的一封信

为你加油的 浙大微学工 2021-04-22


 疫情过后,

多来线下的世界走走,看看


没有谁会料到这一个如此漫长的寒假。求是园已值春暖花开之时,而未被通知返校的各位师生,好像只能错过了。这虽然遗憾,但我们还得在家多坚持一会,为的是能乘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之势一鼓作气地度过这场疫情,也是为了来年的不再错过。等疫情真正地过去之后,大家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

 

为了避免通勤的劳顿,不少人曾抱有“居家学习和办公”的向往,而如今当它已初步实现之时,人们却没有庆祝它的到来。多数人宅家已近两个月,感受到了居家办公和“996”的“福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时刻被包裹在一股股魔幻又现实的信息洪流中,人们日益失常的心智与行为共同证明了上述念头只又是一个科技乌托邦般的幻想。的确,网络课堂给师生都带来了不少挑战。尤其像我所在设计类学科的实践课程,面对面交流的缺失导致了学习效率的降低。居家学习的学生不能返校拿回自己的书籍和工具,家里缺少实践训练的空间,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所有的知识的获取、交流和巩固都被限制在了不大的屏幕之内和不短的延迟之中。

 

但所幸,我们的教学质量仍有来自同学们的热情与自律可依赖。尽管有教学视频可以回放,也时不时地出现网络卡顿问题,学生们还是十分珍惜每一次网络课堂的直播时间。几周课下来,同学都能准时到课,及时反馈,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同时也充分利用起线上资源的优势,回顾没有听清的内容,分享多元化的学习资料,旁听原本难以选上的热门课程。不过,这毕竟不是真实课堂的完全替代,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还是要一同出去走走,看看这个真正的世界。


沙博(G. Chabot)在其40、50年代的著作《城市:人类地理学概述》中把城市解释为多个不同的重要功能的结合,但又在最后承认这些功能之间互相交织不可分割的事实。另一位地理学家索尔(M. Sorre)对此评论道:“的确,生命只能用生命本身来解释”。

    

列斐伏尔(H. Lefebvre)把建筑学看作是和临床医学一样的人类社会实践,因为两者都需要相当数量的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实质上,和建筑、城市、设计、艺术相关的一系列学科,都是一门门关于综合实践的科学。琼斯(J. C. Jones)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方法》与《设计随笔》中批判了在此之前人们将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分离的设计方法论。亚历山大(C. Alexander)在他后期的著作中不断纠正着他于60年代的《形式综合论》中犯下的将设计看作为分析性程序的错误。

 

一个花园,一栋房屋,一扇门,一本老旧的书,书里的一行诗,都不只是一张张幻灯片,一簇簇数据,或是一段段简介。作为一名学者,要理解它们,就必须触碰它们,这样才能完成一次直觉与理性的交融,感知其未曾修饰且不可言表的性质。否则,我们只会像傲慢的功能主义者那样嘲讽巴洛克建筑无尽的装饰却无视其所蕴含的美妙想象,也容易跟随后人陷入对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幼稚性”的极具偏见且无休止的审判。我们学科和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往往是复杂的现实,而复杂只能用复杂本身来解释,现实只能通过现实本身来理解置身于庐山之中,才能认识到千变万化也是它真正的面目。


侯爵歌剧院,巴洛克剧院建筑,德国拜罗伊特,1745-50


勒·柯布西耶按“远洋邮轮”理念设计的联合住宅公寓,

功能主义建筑,法国马赛,1952


这次疫情,使我们越发认识到真实世界的可贵尤其是当你隔着屏幕看着在抗疫前线奋战的医护人员,看着防疫后方坚持宅家的男女老少,看着缠斗的一条条真相与谣言时,发现原先的那个世界在你指尖滑动着却变得不可触碰。互联网的普及为“宅文化”的兴盛提供了条件,只要愿意,人就能过上足不出户的生活,并把一切的信息和外界的接触都限制在了可控的范围内。而我们现已懂得,人自闭久矣还是会怀念那些略带压力和尴尬,却又充满新奇和偶然的社交生活,怀念突如其来的骤雨和云开雾散的明朗,这是真实世界带给我们的不确定性。

 

回想互联网时代之初,人们曾兴奋地发现网上有着海量的信息资源,把上网比作冲浪,奔走相告说网络能告诉我们古往今来的一切知识!而如今,人们能看到的多是不断复制传播的N手信息、陈词滥调,以及听得烂熟的段子和不再好笑的笑话,且其中有很多早已丢失了最初的来源,真假难辨。今天的线上世界能逐步脱离线下的供养,用它的关注、热搜、舆论、以及虚构的素材、粉丝、媒介构成属于它自己的真实,乃至一个日渐独立的生态系统。于是人们渐渐接受了这种真实,如同没有见过软盘的孩子对各种软件的“保存”图标表示它就该“长这样”。网络确实能传播知识,但其中大部分的原料仍取自现实世界。而当这些原料经过层层加工成信息或知识后,往往只会显示出其中的一面,是发布者最想让你看到的那一面(本文也是)。


3D打印的保存图标?


所以,各位同学,再坚持一会,等疫情过后,多来线下的世界走走,看看,去观察、触摸、参与、体验、记录、评论、分享……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一个角度可以观赏。


艺术与考古学院教师 章屹


本文作者


 


章屹,艺术与考古学院环境设计1801班班主任、2019级新生之友。


育人理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图文 | 章屹老师提供

编辑 | 求是潮推广策划中心

推荐阅读

“疫”同守望,声动人心 | 《春》

微言新语 | 陈翠苹:共克时艰,做学生满意的辅导员

微言新语 | 王鸿阳:爱无“屏”障,我想和你们聊聊“面对面”

微党课 | 金松: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国故事

亲历·面孔·讲述——一堂来自战“疫”一线的思政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